原標題:從黃金時代跌落到白銀時代 房企紛紛謀求差異化救贖
房地產從黃金時代換擋到白銀時代后,房企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不斷尋找差異化成為房企需要思考的問題。
“客戶的需求不斷變化和升級,以前只要有房子住就可以,如今隨著改善需求客群增加,這些人對住宅的定義開始出現變化。”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說。
對于房企而言,選擇差異化產品既有行業因素也有自身戰略調整需要。中指院數據顯示,中國百強房企的凈利潤率持續走低,2016年僅為11%。如何提高產品差異,獲取溢價贏得購房者顯得尤為重要。
克而瑞統計發現,幾乎每家開發商都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產品線,試圖讓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
以上海融創為例,相較于長三角長期以來的西式審美,融創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造更有差異的產品來吸引客戶,聚焦對中國文化認同的高凈值客戶,并獲取他們的好感。
“主要還是提高產品溢價,豪宅客戶本身對于價格不那么敏感,通過產品的品質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利潤率。”嚴躍進指出。
無獨有偶,景瑞地產則通過定制來突出自己在業內的差異。景瑞通過定制服務讓客戶參與房屋設計,在產品里,無論是戶型還是裝修,客戶都可以自由選擇和定制,景瑞提供多套方案。
克而瑞認為,住宅可以定制根據客戶的需求、興趣、愛好、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為綜合指令進行產品設計,真正實現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理念。這種模式打破傳統的硬性引導的銷售模式,很大程度的吸引購買人群,因而被視為地產白銀時代房企轉型的方向之一。
有些開發商正在尋找產品差異,有的開發商已經開始獲益。
”下半場是客戶體驗的邏輯,我們正在通過客戶體驗獲得客戶認可,轉化為東原盈利能力的一部分。”東原地產集團董事長羅韶穎說。東原地產希望在社區方面和其他開發商有差異。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截至6月30日,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達到12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銷售額共計36220億元,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2%。萬科、碧桂園、恒大邁入2000億門檻,綠地、保利、中海、融創緊隨其后邁進千億陣營,再次呈現強者恒強的行業定律。
易居中國CEO丁祖昱認為,大部分主流房企房企都把城市戰略定位在中國重要城市,這些城市的消費群里本身也更加有品質需求,面對這樣的貼身肉搏,房企必須不斷改善自己的產品,否則將面臨生存危機。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