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婁花
記者獲悉,近日,青島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印發青島市建設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國家重要的區域服務中心、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行動計劃的通知》,在提出的“三中心一基地”建設中,打造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是目標之一。青島作為海洋之城,將以藍谷核心區、西海岸、紅島經濟區和嶗山科技城等三大區域為支撐,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等四大中心,推進海洋裝備等七大工程,到2020年,成為全國海洋經濟領軍城市。
人均海洋生產總值
將達3.2萬元以上
根據“三中心一基地”的相關規劃,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人均海洋生產總值3.2萬元以上,成為全國海洋經濟領軍城市。
自主創新實現突破,成果轉化能力不斷提高。到2020年,涉海專利授予量年均增長15%,占全市比重達到25%以上,涉海技術合同年度交易額達到10億元。涉海科技孵化器總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建設10個重點院士創新研究院,海洋科研教育機構達到40家,形成全國領先的海洋技術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經濟結構明顯優化,產業集聚度加速提升。到2020年,傳統海洋產業競爭力顯著提高,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達到42%以上,“一谷兩區”對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的貢獻達到60%左右,建成1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海洋特色產業園區,打造國內領先的海洋高端產業聚集區。
先行先試取得突破,國際海洋合作加速拓展。打造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城市,與沿線國家對外貿易規模新增100億美元,累計吸引沿線國家來青投資新增100億美元,累計向沿線國家投資達到100億美元,把青島建設成為東亞海洋合作的中心城市。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近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建成國家級海洋保護區2處,省級海洋保護區4處,海洋保護區總面積占市轄海域總面積的8%左右。探索海陸一體的海岸帶環境保護機制,海洋功能區達標率100%。
為建好“三中心一基地”,將強化三大區域支撐:
藍谷核心區建設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到2020年,聚集涉海科研機構達到28家以上,海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4.3萬人,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進入世界前5位,建設孵化載體面積400萬平方米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600家,海洋經濟生產總值達到5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
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海洋高端產業聚集區。建成世界最大的海洋基因庫,建設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到2020年,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0億元,占青島市的37%,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新區生產總值比重33%。到2030年,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0億元,占青島市的比重超過50%,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新區生產總值比重40%。
紅島經濟區和嶗山科技城建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紅島經濟區突出產業培育與集聚功能,到2020年實現藍高新產業產值500億元,產業孵化面積1200萬平方米。
嶗山科技城構筑以“三創一園一社區”為重點的發展空間,全面推進株洲路區域轉型升級,構建創客新高地打造中央創新區。
到2020年引進建設
海洋高端研發機構15家
將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到2020年,引進和建設海洋高端研發機構15家,培育引進6個國家級海洋研發團隊,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形成規模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年發展100名海洋領域專業創業導師,每年孵化成功100家涉海創新型小微企業。
另外,將打造國際海洋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海洋信息服務中心。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