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線路站點立體式設計
《導則》針對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三個層次,提出有針對性的規劃原則、控制重點與設計方法。 《導則》對軌道沿線地區的引導主要包括功能結構、土地使用與建設強度、道路網絡、換乘設施、軌道站點出入口及步行系統等方面,對各層次城市規劃與軌道建設的一體化銜接具有指導意義。其適用范圍為正在規劃及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其中所稱城市軌道,特指不同形式軌道上運行的大、中運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系統的總稱,但不包括低運量的有軌電車系統。
《導則》將規劃引導劃分為城市、線路和站點三個層次。其中,第一層次為城市層面規劃引導。對軌道交通系統的廊道和換乘樞紐地區進行引導,協調軌道交通廊道與城市結構、道路結構與主要樞紐的關系。第二層次為線路層面的規劃引導。確定軌道沿線片區與站點周邊地區的功能定位、建設規模、交通設施及其他公共設施的設置要求、公共空間系統的引導要求等。第三層次為站點層面規劃設計引導。確立軌道站點與周邊物業發展、交通換乘空間及城市空間的立體對接關系,對站點出入口、步行系統的設置提出詳細引導要求。
形成多站換乘樞紐密集區
《導則》提出,城市各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布局應與軌道交通廊道與樞紐的布局相吻合,市級商業商務服務中心和就業中心原則上應處于2條及以上軌道交通廊道集中服務的地區,鼓勵以步行系統連接多個換乘樞紐,形成具有多站換乘功能的樞紐密集地區,支撐城市中心的高強度混合開發。在城市建成區,應結合城市既有市級商業商務服務中心和居住聚集區,規劃設置軌道交通廊道與樞紐;在滿足城市歷史文化和風貌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可結合軌道交通樞紐進行城市更新改造,營造服務于城市的就業中心和商業商務服務中心,提升城區品質和經濟活力。
各城市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及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時,應充分結合軌道線網規劃,實現城市人口與就業崗位沿軌道交通廊道集約布局,力爭特大城市在城市新建地區實現50%以上的城市人口和通勤交通需求分布在軌道影響區范圍內;在軌道建設規劃階段,應完善各站點公共設施和交通設施布局,使市民可以結合換乘,完成購物、娛樂、接送小孩、用餐、繼續教育等日常活動。
城市軌道線網分I級和II級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規劃城市人口規模,將城市軌道線網等級分為I級和II級。
I級為規劃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超過500萬人的城市軌道線網,II級為規劃中心城區城市人口為150—500萬人的城市軌道線網。I級城市應通過推行公交優先規劃與政策,建設與軌道交通相互銜接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城市公共
交通體系,優化綜合交通換乘系統,保證公交出行的多樣性和換乘的方便性。
在I級線網城市的中心區,應實現包括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在內的綠色交通通勤出行比例達到70%以上,在軌道影響區內綠色交通出行比例應達到80%以上。
軌道影響區應優先保障步行、自行車交通的空間品質。在樞紐站、中心站周邊機動車與步行交通較集中地區,宜充分利用地下、地上二層空間修建公共步行系統。條件允許的城市,軌道影響區宜控制為機動車限速30公里/小時以下的慢速街區。
青島在省內率先進入軌道交通時代
根據日前省住建廳發布的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草案)公告,我省將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到2030年,青島城區人口將達500萬以上,進入特大城市序列。
2012年以來,青島率先在山東省內進入軌道交通時代。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7條軌道交通線路獲國家批復,總長約288公里。伴隨著地鐵建設和一系列城際快線的推進,青島交通立體線網框架格局正在搭建形成。目前青島已規劃了19條地鐵軌道線。其中,在市區規劃了353.7公里的10 條線,在郊區規劃了475.8公里的9條線。這19條線對六區四市進行了全覆蓋,將老城區和新城、火車北站、新機場、高新區、藍色硅谷核心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港等重要節點聯系在一起,青島“上天入地”的軌道交通時代即將展開。本月,備受關注的地鐵3號線北段將投入運營,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青島地鐵的日益臨近,以地鐵為核心的生活圈和商業圈已經初具雛形。
主城區去新機場預計1小時
新機場快線規劃及選線方案通過 路線全長約40公里
昨天,市交通運輸委規劃基建處處長崔建輝做客“網絡在線問政”,針對市民所關心的“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重點公路建設項目與市民交流。據悉,新機場快線(高速公路)規劃及選線方案已經城規委會議研究通過,從主城區去新機場的時間預計為1小時。
“十三五”末高速公路破860公里
據介紹,我市“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目前已完成初稿,已向相關部門征求意見,根據反饋意見正在修改當中。今后幾年我市交通運輸委將緊緊圍繞新機場高速公路建設、龍青高速北段、濟青高速拓寬等重點項目,優化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著力提升運輸服務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以新機場為核心,加快完善“四橫五縱”高快速路網集疏運系統,重點完成新機場高速公路,北濟青高速拓寬工程,龍青高速北段工程,擴容改造省道7601疏港高速,建設開城路(二期)、董家口疏港一路(二期)工程、藍色硅谷機場連接線等工程,加快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維修改造工程。
“十三五”末,高速公路突破860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16690公里,高速與一級公路占國省道比重達到60%,公路密度達到150.6 公里/百平方公里,國省道密度達到29.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普通國道、普通省道優良率分別達到100%、95%、85%,公路出行將更加安全暢通便捷。
普通國道比重由4條增至8條
新機場快線(高速公路)方案已經城規委會議研究通過,規劃公示和拆遷施工時間還未確定。路線走向:北起青銀高速,南至青蘭高速、膠州灣大橋,全線新建路線全長約40公里,從主城區去新機場的時間預計為1小時。
藍色硅谷核心區至新機場快速路工程起點位于G228濱海公路,終點至沈海高速,道路全長63.5公里,其中嶗山共1.15公里,即墨共 17.35公里,城陽共21.4公里,膠州共23.6公里。道路等級為一級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雙向6車道。結合新機場規劃建設情況,2016 年將適時開展該項目的藍色硅谷核心區及即墨段的前期工作。
據了解,我市經過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大規模建設發展,國省道規模已經達到了鄉鎮全覆蓋,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便利出行。本次路網規劃調整主要是基于現有路網的優化調整,青島市提升了普通國道比重,由4條343公里增至8條689公里;省道有升有降,總體規模略有下降。
濟青高速拓寬工程由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單位投資建設,計劃于2015年底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雙向八車道的高速公路。此外,建設單位已啟動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剩余未建匝道的建設準備工作,待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爭取近期開工建設。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張譯心
大家愛看